光阴荏苒,岁月如梭。他们曾经是青联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员,他们对这一段美好的经历有着深深的眷恋。青联委员——一个已经融入生命的光荣符号,一段难以挥去的难忘岁月,这是一生的骄傲,这是心底永远的情结。
我和我的青联朋友
文/张道诚
自1983年起,我曾在全国青联办公室工作过一段时间,参与了六届全国青联的换届工作。在筹备会议和以后的工作中,结识了一些青联朋友。这些朋友在工作和相处的日子里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。尽管以后不在一地或一个单位了,但是青联把我们这些青年人永远联在了一起,至今仍然信息不断。
人们都说青联是个“小政协”,在这里荟萃了我国年轻人在各党派、各民族、各行各业的精英、模范人物和优秀分子。他们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取得了骄人的成绩,他们在国内外的活动中为国争了光,为人民争得了荣誉,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,得到了青年人的爱戴和拥护。这些优秀的人才,在换届时被推荐到了青联这个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中,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。名人效应在青联里尤其突出,因为能够加入到这个组织的青年人都是当时的名人。
青联人才济济,名人众多。刘长瑜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,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,并且不断地培养着一代代年轻人;杨乐是著名的数学家;邹振先是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,此纪录一直到2009年才被国人打破;关牧村、韩美林等,多年以来受到海内外的欢迎;著名作家陈建功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、中国文学馆馆长,一直笔耕不辍,常有大作问世。有的好朋友,已经英年早逝。刘炳森,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。我同他除在青联外,在全国政协期间他又介绍我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,正在他发挥作用时,却不幸离我们而去。施光南是著名作曲家,他谱写的许多歌曲,至今仍在海内外传唱。他的逝世,是我们的重大损失。每当唱起“打起手鼓唱起歌”或“在希望的田野上”时,都会想起施光南先生的音容笑貌。我们都十分怀念他们。
在青联工作过的许多朋友,有的陆续走到了领导岗位上,挑起了重担,成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,有的在省市和部委工作,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日夜操劳,有的仍战斗在医疗卫生战线,救死扶伤,抢救着垂危病人,或在文艺战线上为祖国引吭高歌。前些日子我去天津参加世界海洋日活动,遇到了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大宁同志。上世纪80年代我们同是青联委员,如今他虽是政协副主席、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,却仍在天津中医院里工作,为老百姓解除病痛。我们多年未见,但仍然相见如初,感到格外亲切。不久前在贵州省参加省慈善总会的换届大会,同样也遇到一些过去在青联的老朋友,仿佛我们又是回到了那个时代。说起青联,似乎又年轻了许多。
1985年,因工作需要,我调到全国政协工作。先后在外事局、管理局、秘书局任过局长,又任过副秘书长、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,分管过提案委员会、教科文卫体委员会、社会和法制委员会、民族宗教委员会和秘书局。因年龄关系,2009年下半年已办理退休手续。我在全国政协工作20多年,有许多朋友是从青联又到政协的。过去的许多年,我们每年都在政协会上见面。我到地方去,也常常见到一些青联朋友。现在,我还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,用余热做些慈善工作。募集一些善款,帮助那些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。慈生我心,善行天下,我乐此不疲,努力把慈善进行到底。
目前,我还同一些朋友注册了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,团结和联络一批书画界的朋友为繁荣我国文化事业尽绵薄之力。这其中也有我过去的许多青联朋友,我们志同道合,互相帮助,互相支持,愿意共同做一些事情。我们组织采风,组织书画家进军营,进农村,进社区,为社会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。在汶川地震等扶贫救灾活动中,我们都组织笔会进行捐款,捐赠字画。我们的书画院成立五年来,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。
一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很多,但是在青联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所经历的事情都是终生不忘的。因为在青联组织里,大家心齐劲足,朝气蓬勃,又相互关心爱护,为着共同的理想而贡献着聪明才智,把青春染得鲜红而又闪亮。这种难忘的感觉,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强烈。这就是我的青联情结。